查看原文
其他

欠学费被拘?司法利剑下的学费之殇:是严惩不贷,还是温情以待?

谢歌说事l 谢歌说事
2024-10-10
热点·时评
====

刷到几条新闻,读来感觉特别扎心、难受。
第一条:江苏沭阳县,家长拖欠学杂费被学校告上法庭,被执行人未履行义务,法院决定对王某采取司法拘留15日的强制措施。
第二条:中国援赠乌干达校园午餐项目惠及乌16万名儿童。
上面这两条新闻直看得我泪眼婆娑,五味杂陈,感觉很扎心。
还有一条,更扎心:
据报道,国家审计署在做相关报告时指出,2021年至2023年8月,全国66个县挪用了19.51亿元的学生营养餐补助资金,用于偿还地方债务和其他支出。
消息一出,直接登上热搜。这几条新闻,令舆论哗然。网友们更是炸开了锅。有网友说,作为一个农村人,第一次听说农村学生还有餐补。还有网友说:看了几遍,想了很多,打了半天的字,想表达点什么,忽然想到自己上有老下有小,发在网上感觉风险很大,最后还是默默的删了。
一边是学费之困,一边是援非之慷,另一边是全国66个县19.51亿元的学生营养餐补助资金被挪用,简直离谱之极。
沐阳法院“小标的”执行案,让我想起当年发生在四川阆中市原市委书记的“打伞哥”事件。阆中公捕公判讨薪农民工引发舆情。
阆中市8位农民工讨薪被寻衅滋事。法院重判。
当年,在广州等地也有公判案件发生,但为何偏偏就阆中市的这起案件引发舆情?是因为,全国其他地方的“公判”,被判的都是强奸杀人放火等无恶不作之罪大恶极的犯罪嫌疑人。因此舆论认为该判。但阆中这起讨薪民工也被判则引发舆论同情,认为,有违天理。
本是因为血汗钱拿不回来而被迫讨薪,被抓。抓了也就抓了,还判刑。判刑也就判刑,还公判,还当着大庭广众之下对讨薪农民工进行羞辱。羞辱了不说,还发新闻,进一步曝光羞辱,把这当成“战绩”昭告天下。由此点燃民间怒火。
记得当年的媒体是这样评论的:且不说讨薪农民工有没有罪,该不该判,即使是罪犯,也有尊严,按照法律应禁止游街示众。因为早在92年两高院即出台相关法规禁止公判。公判大会是一种开法治倒车的行为,基层行政官员眼睛里倘若没有法治,或者认为法治就是“治老百姓”,自己不受约束,将会严重阻碍实现依法治国的进程。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评论说:从来没见贪官上公判大会,农民工讨薪手段激烈,即使犯罪,也该从轻处处理。肆意挑动敌对情绪将专政对象指向工农。不仅严重违法,政治上极其糊涂。使国家长治久安的不二途径,是公平正义,不能靠恐吓和暴力。舆论认为:公判大会这种恐吓老百姓的举动,不仅仅侮辱了公民的人格,甚至违背了程序正义,损害司法公正,同时严重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。
网友问,这个阆中市到底是谁在当市委书记啊?还懂不懂法了?然后,网民深扒出时任市委书记蒋某,发现这官员在平时的工作中,每走一处都有美女为其打伞,于是“打伞哥”上了热搜。由此,这位市委书记很顺利的实现“新闻搭车”。一夜之间成为家喻户晓的超级网红。
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,网友把外国领导人出行的打伞新闻图片搜出来与阆中的这位“打伞哥”官员作比较。发现蒋某是美女打伞,而外国领导人是自己打伞。几张打伞图片的对比令舆论哗然。当时我预测,此官一定会倒,而且时间不会太长。果然五个月后,这位法盲书记落马。

这些新闻事件,包括沭阳法院“小标的”风波、让我看到,这司法行动的背后,是教育公平与司法温度的碰撞。几个看似不相关的新闻事件,引发网友在网络上形成如此强烈的对比,激发出对“民生”定义和其背后复杂因素的深入思考,拖欠学费被拘,学费困境与国际援助,以及学校营养餐费被挪用等,构成一个个十分深刻的社会镜像。

谢歌说事以为,教育作为国家的根本大计,关乎每一个孩子的未来与国家的长远发展。因经济困难未能及时支付学费,这是底层百姓背后的困境与挣扎,这不应该被简单地以法律手段中的“强制执行”来标签化。教育费用的拖欠,或许正是他们生活重压下的无奈之举,而非有意逃避责任。司法在维护公平正义的同时,应当兼顾人性与温度。在基层治理中,是否应当探索更加灵活多样的解决方案?比如提供缓交、减免等人性化措施,确保底层百姓家庭的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?

沭阳“小标的,大民生”专项执行行动中的这则案例,王某、顾某夫妻因未能及时缴纳子女学费,且拒绝申报财产,最终被采取行政拘留措施。法院举措本意虽在于彰显司法执行的力度与对民生小事的重视,但其背后的逻辑与处理方式却让人难以苟同,尤其是在与“中国援助非洲600亿美元提供免费午餐”的国际援助行动并置时,更显浓厚讽刺意味。

对国际援助行动那么多,而同在一个太阳之下的中国,却有那么多普通百姓家的学龄孩童在挣扎,就连学校的营养餐费也要被挪用。贫富差距与资源分配不均的现实,正在一步步造就社会的撕裂感。我们相信,中国对非洲的援助,是出于国际责任与道义担当,展现的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风范与人文关怀,而国内的教育困境,则在呼唤着基层有更加精准有效的扶贫与救助机制。

从学费拖欠到援非慷慨,是一场关于“民生”的错位对话。江苏沐阳“小标的”案件,折射教育公平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。我们要去思考,基层在司法执行过程中,应如何保持法律的温度,如何去避免冷漠执法?学费与午餐,是两个世界的反差,是在同一片天空下的呼唤。对比之下,舆论想要表达的是,对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渴望。

这些新闻事件之间的不和谐与矛盾,学费拖欠的冰冷现实与援非温暖,构成这个时代的错位交响。事件提醒我们,司法执行应更加注重平衡与精细,既要维护法律的尊严与权威,也要兼顾社会的和谐与稳定。同时,社会各界也应共同努力,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,确保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援助,让像沐阳法院这种因拖欠学费这样的“小标的”也能成为“大民生”的真实写照。

往期阅读
苏州胡友平救人遇害事件:任何为暴力喝彩的本质都是反串、抹黑中国
今天的世界,环境已很不利
评北京地铁10号线老流氓现象:当年的文革余孽,除恶未尽
修改于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谢歌说事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